【牛郎織女】(一)
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相傳相連,這是一個很鮮豔的,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,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相傳之一 。
相傳在很早以前,南陽城西牛家莊裏有個聰明.忠厚的小夥子,父母早亡,隻好跟著哥哥嫂嫂度日,嫂嫂馬氏為人毒辣,常常虐待他,逼他幹許多的活,一年秋天,嫂嫂逼他去放牛,給他九頭牛,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,牛郎無奈隻好趕著牛出了村。
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,在草深林密的山上,他坐在樹下傷心,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,這時,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麵前,問他為何傷心,當得知他的遭遇後,笑著對他說:“別惆悵,在伏牛山裏有一頭病倒的老牛,你去好好喂養它,等老牛病好以後,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。
牛郎翻山越嶺,走了很遠的路,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,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,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,一連喂了三天,老牛吃飽了,才抬起頭通知他:自己本是天空上的灰牛大仙,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,摔壞了腿,無法動彈。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,牛郎不畏辛苦,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,白天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傷,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(sleep),到老牛病好後,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。
回家後,嫂嫂對他依舊不好,曾頻頻要侵犯他,都被老牛設法相救,嫂嫂最終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,牛郎隻要了那頭老牛相隨。
一天,天空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路下凡遊戲,在河裏洗澡,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熟悉了織女,二人互生情意,之後織女便偷偷下凡,來到人間,做了牛郎的妻子。織女還把從天空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,並教大野生蠶,抽絲,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。
牛郎和織女結婚後,男耕女織,情深意重,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,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。但是好景不長,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,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,強行把織女帶回天空上,恩愛夫妻被拆散。
牛郎上天無路,依然老牛通知牛郎,在它死後,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,穿著就可以上天。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,穿上牛皮做的鞋,拉著自己的兒女,一路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,眼見就要追到了,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,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,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,隻能相對哭泣流淚。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(magpie),千萬隻喜鵲飛來,搭成鵲橋,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,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,隻好許可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。
之後,每到夏曆七月初七,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,姑娘們就會來到月下花前,抬頭仰望星空,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,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,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,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,由此形成為七夕節。

【孟薑女哭長城】(一)
相傳在秦朝的時候,有一戶姓孟的人家,種了一棵瓜,瓜秧順著牆爬到薑家結了瓜。瓜熟了,一瓜跨兩院得分啊!打開一看,裏麵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,於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薑女。孟薑女長大成人,方圓十裏、八裏的老鄉親,誰都知道她是個人好、活好、聰明聰明,又能彈琴、作詩、寫文章的好閨女。老倆口更是把她當成掌上明珠。
這時候,秦始皇開始到處抓伕修長城。有一個叫範喜良的公子,是個書生,嚇得從家裏跑了出來。他跑得口幹舌燥,剛想歇腳,找點水喝,忽聽見一陣人喊馬叫和咚咚的亂跑聲。原來這裏也正在抓人哩!他來不及跑了,就跳過了旁邊一堵垣牆。原來這垣牆裏是孟家的後花園。這功夫,恰巧趕上孟薑女跟著丫環出來逛花園。孟薑女冷不丁地看見絲瓜架下藏著一個人,她和丫環剛喊,範喜良就趕忙鑽了出來,上前打躬施禮哀告說:“小姐,小姐,別喊,別喊,我是逃難的,快救我一命吧!”
孟薑女一看,“範喜良是個白麵書生模樣,長得挺俊秀,就和丫環回去報告員外去了。老員外在後花園盤問範喜良的故鄉住處,姓甚名誰,何以跳牆入院。範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。員外見他挺忠實,知書達禮、就答應把他暫時藏在家中。 範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,老倆口見他一表人材,舉止大方,就商量著招他為婿。跟閨女(daughter)一商量,閨女也讚成。給範喜良一提,範公子也樂意,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。
那年月,兵慌馬亂,三天兩頭抓民要夫,定了的親事,誰家也不總撂著。老倆口一商量,擇了個穀旦良辰,請來了親戚朋友。擺了兩桌酒席,歡歡樂喜地鬧了一天,倆人就拜堂成親了。常言說:“人有旦夕禍福,天有不測風雲”。小倆口成親還不到三天,突然之間之間之間闖來了一夥衙役,沒容分說,就生拉硬扯地把範公子給抓走了!
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,孟薑女成天哭啊,盼啊!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,不光人沒有盼到,信兒都沒有盼來。盂薑女實實地放心不下,就一連幾夜為丈夫趕做寒衣,要親自去長城尋找丈夫。她爹媽看她那執拗的樣子,攔也攔不住,就答應了。孟薑女打整了行裝,辭別了二老,踏上了行程,孟薑女一向奔正北走,穿過一道道的山、越過一道道的水。
孟薑女打整了行裝,辭別了二老,踏上了尋失的行程。餓了,啃口涼餑餑;渴了,喝口涼水;累了,坐在路邊歇歇腳兒。有一日,她問一位打柴的白發老伯伯:“這兒離長城另有多遠?”老伯伯說:“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幽州,長城還在幽州的北麵。”孟薑女心想:“就是長城遠在天邊,我也要走到天邊找我的丈夫!”
孟薑女刮著鳳也走,下著雨也走。一天,她走到了一個前不著村、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,天也黑了,人也乏了,就奔破廟去了。破廟挺大,隻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齜牙咧嘴的神像。她孤零零的一個年輕女子,伯得不得了。可是她也顧不上這些了,找了個旮旯就睡了。夜間她夢見了正在桌前跟著丈夫學書,忽聽一陣砸門聲,闖出去一幫抓人的衙役。她一下驚醒了,原來是鳳吹得破廟的門窗在響。她歎了口氣,看一看天色將明,又背起包裹上路了。
一天,她走得精疲力盡,又覺得渾身發冷。她剛想歇歇腳兒,咕咚一會兒就昏倒了。她蘇醒過來,才發覺自己是躺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。房東大娘給她擀湯下麵,沏紅糖薑水,她千恩萬謝,感激不盡。她出了點汗,覺得身子輕了一點,就掙紮著起來持續趕路。房東大娘含著淚花拉著她說:“您大嫂,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,可您身上熱得象火炭一樣,我能忍心讓您走嗎!您大嫂,您再看一看您那腳,都成為血疙瘩了,哪依然腳呀!”孟薑女一看自己的腳,可不是成為血疙瘩了。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兩天,病沒好利索就又出發了。老大娘一邊掉淚,一邊嘴裏念道:“這是多好的媳婦呀!老天爺呀,你行行好,讓天下的夫妻團聚吧!”孟薑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。她打問修長城的民工:您知道範喜良在哪裏嗎?打問一個,人家說不知道。再打問一個,人家搖搖頭,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;才打聽到了鄰村修長城的民工。鄰村的民工熱情地領著她找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民工。
法海雖有點小法術,但他的心術卻不正。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後,他就整日想拆散許仙白娘子夫婦、搞垮“保和堂”。於是,他偷偷把許仙叫到寺中,對他說:“你娘子是蛇精變的,你快點和她別離吧,不然,她會吃掉你的!”許仙一聽,非常生氣,他想:我娘子心地善良,對我的情意比海還深。就算她是蛇精,也不會害我,況且她現在已有了身孕,我怎能離棄她呢!法海見許仙不上他的當,惱羞成怒,便把許仙關在了寺裏。
“保和堂”裏,白娘子正焦慮地等待許仙返來。一天、兩天,左等、右等,白娘子心急如焚。終於打聽到原來許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給“留”住了,白娘子趕緊帶著小青來到金山寺,苦苦請求,請法海放回許仙。法海見了白娘子,一陣冷笑,說道:“大膽妖蛇,我勸你依然快點離開人間,否則別怪我不虛心了!”白娘子見法海拒不放人,無奈,隻得拔下頭上的金釵,迎風一搖,掀起滔滔大浪,向金山寺直逼已往。法海眼見水漫金山寺,連忙脫下袈裟,變成一道長堤,攔在寺門外。大水漲一尺,長堤就高一尺,大水漲一丈,長堤就高一丈,任憑波浪再大,也漫不已往。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,實在鬥不過法海,之後,法海使出欺詐的手法,將白娘子收進金缽,壓在了雷峰塔下,把許仙和白娘子這對恩愛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。
小青逃離金山寺後,數十載深山練功,最終打敗了法海,將他逼進了大螃蟹(crab)腹中,救出了白娘子,從此,她和許仙以及他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路,再也不分離了。
【梁山伯與祝英台】(一)
故事發生在東晉時期的浙江,與杭州有密切幹係。相傳當年浙江上虞祝家莊有個女孩兒名祝英台,小名九妹,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學,其父祝公遠拗不過愛女的要求,讚成英台女扮男裝,並由丫環銀心扮作書童相隨從,來到杭州草橋門(今望江門)外,重逢來杭求學的會稽(今紹興)青年書生梁山伯與其書童四九,梁祝兩人談得投機,當場結拜為兄弟,這就是“草橋結拜”。
兩人來杭州就讀於萬鬆嶺的萬鬆書院,同窗三年,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性。之後,英台接到家書促其速歸。英台鍾情於山伯,但又不便明言,隻好將白玉扇墜請師母轉交山伯,作為愛情信物。別時,山伯送行,一路上英台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,但忠厚忠實的梁山伯始終未悟。兩人行經鳳凰山時,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,願為山伯做媒,望他早來祝家,這就是“十八相送”。
山伯後從師母處得到玉扇墜並獲悉真情,趕忙趕去祝家莊,但這時英台已被其父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。英台據理抗婚,至死不從,並與山伯在繡樓中相會,表明心願,這就是“樓台相會”。
山伯突遭此打擊,氣急而病,一病而亡,英台聞噩耗拚死到梁家吊孝,這就是“吊孝哭靈”。後馬家前來娶親,英台渾身縞素,要求途經山伯之墳一祭,祝父無奈隻好應允。轎至山伯墳前,英台下轎祭奠痛哭,霎時雷電大作,風雨交加,霹靂一聲墳頭開裂,英台縱身躍入墳中。瞬間陰雲四散,雨過天晴,一對鮮豔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長空中翩翩起舞,這就是梁祝精靈的化身,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,死也要成雙結對的強烈願望。
(责任编辑:李吉漢)